profile

加國慢信

我是目前在加拿大全遠端遠距工作的軟體工程師,這裡會分享在海外工作的學習資源、求職心態、工作、創業、個人成長分享。

??????????

我的海外職涯起始點....

Hi 這週好嗎?我這週要回台灣一個多月,自從疫情後回台,我就答應爸爸每年都會回台灣 今年拖到五月才回去,也是因為因為一月時冬天實在太冷,跑去墨西哥待了一個月, 接著又搬家(第N次搬家了~)但也因此又拓展了新的住宅區~像在生活中旅行一樣 每每回家都是10幾20小時的飛機跑不掉,又會回想起當初來到加拿大的自己。 很多人問我,到底我是怎麼開始在加拿大全職工作的, 開始,我覺得是是最簡單也最困難的一件事... 我的海外職涯起始點 我本來到告訴別人,我拿打工度假簽證來加拿大,經過2個月的求職過程而拿到的,然後留下來約六年了。 當時以為自己是幸運,那時候的景氣正好、簽證好拿、求職機會多到不行。 但仔細想想,會造成兩個月這麼順利的原因,可以說在這之前就從澳洲打工開始、香港的全職工作再到加拿大正職工作的。 後來才知道,以往的經驗累積,造就了當時「幸運」的自己。 沒有經驗,不代表從0開始 在這個階段,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是從0開始,但是往回看,我當時其實已經擁有不同的資源。 以往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經驗,訓練了英文溝通能力、在國外獨立生存的韌性與生存技能,也因為大部分的工作是customer...

線上創業與海外全職工作的關聯性….

在財務規劃中,「緊急備用金」的重要性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預備好6個月至一年的生活費,是為了在突發狀況發生時,有足夠的現金應對。這樣的思維,也延伸到我對人生風險的認知——單靠一份收入來源,對我來說風險太高。 所以,我開始尋找更具彈性、更穩健的收入方式。而「線上創業」,對我來說不只是多一筆收入,更是邁向「獨立個體」的過程,也是我在海外生活的重要「保護罩」。 我從大學時期就熱愛旅行,嚮往彈性的工作模式。那時的我在下班時間不斷研究別人如何在線上經營事業,慢慢地,從接到第一筆線上收入,到開始獨立接案,再到設計自己的課程、接受職涯諮詢……這一切,都是圍繞著我想打造一種「彈性」、「自由」生活的核心價值展開。 在我第一次出國旅行找工作的時候。當時我雖然有過遠距與接案的經驗,但在離開台灣前,選擇暫停所有工作。結果到了國外,在找打工時意識到:如果只靠一份當地的工作來生活,風險其實非常大。 後來在葡萄牙打工換宿的某段時間,我聽朋友提到,有人邊旅行邊工作,甚至還能存錢。這讓我意識到,「旅行時也能有收入」其實是有可能的。而這個想法,徹底改變了我對工作的想像,在我的心中種下了探索這樣方式的種子。...

職涯諮詢與Mentor三年後,帶給我最大成就感的是…

第一次開始有職涯教練的想法,大概是三年前,也是那時候收到第一個學員。到現在三年,中間斷斷續續的經營下去,期間也幫助許多學員在異國獲得第一份軟體業正職工作、帶領學員踏出第一步,突破舒適圈、重新檢視自己的職涯道路。 但今年初覺得想到給自己放空一段時間。 雖說這三年來多少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大部分是因為自我懷疑而停滯不前,或是「沈沒成本」,不想讓以前的努力白費,逼自己去往前,畢竟還有更多成長空間。 但是這一次,倒是非常有自信的想要想要給自己一段空白的時間。不是因為恐懼、沈沒成本也不是因為不能放棄。 而是意識到,自己的Creativity 開始因為想要讓這個「事業」成功,而開始受限。若是每個「內容」都需要「目的」,那我能夠分享的,就開始受到侷限。以及在照顧學員上、內容產出中,不太能夠切割,而導致一直不斷地把「寫作」這件事往後擱。這對以往單純因為分享而感到喜悅的我來說,有說不出的愧疚感。 去年開始做了許多生活中的微小實驗。 像是停止使用社群網站、開始上繪畫課、從digital記錄生活到手寫每天的反饋日誌、花了三個月調整的自己的飲食等等的。專注在「Enjoy learning new...

有的人看到他想要的,另一些人看到⋯⋯

異鄉人的海外職涯筆記 Jessie 今年初的時候,跟在英國的軟體工程師認識到,在聊天的時候,聊到彼此當時怎麼利用打工度假求職,還有求職過程。 他提到他自己的英文不是太好,所以他找到方法在遠距面試的時候,無論是哪種軟體都會顯示英文的字母,才不至於到聽不懂的境界。 他說到, 很多人都問說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但他當下問的問題是,我想拿到工作,要怎麼解中途的困難? 我聊到我也有同感,當下並沒有太害怕找不到工作,只專注在要做哪些事情能夠拿到工作。 我當時參加event、主動建立連結、抓緊各種機會、找mentor、不間斷的詢問,被拒絕也不停在那裡,都是只看到「自己想要的」,其他就是遇到什麼解決什麼。 但是後來我發現有時候我們只看到「想得到的東西,路上所要經歷的困難」 這也讓我時時提醒自己,在嘗試新的東西時,轉換自己的專注力。 你當下在面對挑戰時,看到的是什麼呢? 跟我分享:) Best 如果你也打算在這一年積極求職,希望有社群陪伴或有人聊聊你的求職方向,隨時可以點這裡,免費跟我談談你的現況哦! 異鄉人故事Jessie 113 Cherry St #92768, Seattle, WA...

2025海外求職,最好的時機⋯

異鄉人的海外職涯筆記 Jessie 2025 的第一週,你過的好嗎?聖誕連假結束後,我給自己放了10天假,飛到了墨西哥城待了幾天。接下來,我會在瓦哈卡(Oaxaca)工作幾週,然後再回加拿大。逃離冰冷的冬天。 這幾天散步在墨西哥城的街頭,和路邊的小攤販用破破的西班牙文點餐,突然覺得生活的「不確定性」有時候其實是件好事。它讓我們不得不去探索、去試圖找出新的答案。 這種不確定性,現在正蔓延在科技業的職場中。過去幾年市場緊縮,從公司因財務問題裁員,到現在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組。雖然裁員潮有所減緩,但似乎還沒真正停下來。 現在的確是個「雇主市場」(employer market)。公司花更多時間審慎招聘,甚至害怕雇用到不合適的人。這確實讓我們求職者感覺挑戰更大,但這代表我們應該等市場好轉再行動嗎? 「現在是最好的時機」最近一位學員跟我說:「有時候會想,我幹嘛在這種時候去海外求職呢?」說歸說,但我們心裡其實都明白,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無論從市場還是個人層面來看。...

2024年我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

現在坐在加拿大的住處,依著窗外一片雪白色的雪景,聖誕節剛過, 但還沒消逝的佳節氣氛,還在假期的氣息中散發著。年末這封信, 跟以往信件不太一樣,想聊聊這一年學到的個人體悟。 今年後半年因為搬到小鎮生活,在生活上的社交、生活習慣等於是打掉重練。 因為經歷的事多、看到的事情多、遇過的人也多,讓我意識到自己變得越來越挑剔, 對事物的標準也開始變高。 在跟朋友聊過之後,他提到他今年學到一件事,那就是Sometimes, good enough is enough。 放下原本對事物的期待、旅行、甚至是朋友的期待,耐心的去接受目前可以擁有的事物。 發現自己過去有很多次,常被困在「不夠完美」的狀態,想去某個地方, 但沒有一個月不想去、想去某個yoga studio, 但是無法不跟以往的老師比較而最終告吹, 很多時候對於剛認識的人有些偏見,而不想再花時間相處等等的。 在朋友的提醒下,我開始嘗試轉變心態。,重新去了覺得還好的gym,重新預約了心理諮商、 去了咖啡沒這麼好喝的咖啡廳,結果對我後面在小鎮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開始非常規律的運動作息,每天開車來回、甚至學會獨自在雪地開車,...

🌱 海外工作求職的過程中,最容易忽略的那件事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覺得好像即使花在多時間,技術還是不夠 還是有自己追不完的技術。 想往海外的職涯走, 到底該做哪種作品集?到底該不該刷leetcode? 還是應該先練習英文? 應該先去拿簽證?還是應該在工作幾年再說? 看了海內外的youtube好像都說得不太一樣 每個人的路徑好像也很不一樣 經過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內耗, 發現自己好像還是停在原地。 這幾年,諮詢了超過上百人, 我發現大家在「行動」之前, 最常見的問題是,停留在自己的想像,而無法前進。 多年前我看到的Tedtalk [How to find work you love] 講的一句話,影響我後來的生活很大 “The fastest way to do the thing you want to do, is surrounded with people who already doing that.” — Scott Dinsmore 當你想要完成某件事 你應該要去接觸,那些已經完成這些事的人 而不是身邊一些覺得這是玩笑話的人 在海外求職的過程中, 我發現最容易被忽略的是 「去接觸那些已經在海外工作的人,...

現在海外科技業這樣的市場...我們還有機會嗎?

諮詢時很常有人問我說 現在市場...我這樣是不是沒有機會? 我的背景這樣... 你覺得有沒有機會. . 我通常都會問對方說你看待這件事的角度是什麼呢? 是有確定要這件事嗎?還是只是先試試看,有再說? 還是如果我說機會渺茫,你就連試都不會試呢? 我的回答很多時候不是重點,而是一個自我懷疑的理由 (ex: 他說我機會渺茫,我是不是還是放棄.... . 我沒有辦法去給出一個是黑是白的答案, 因為世界很大、機會與時間很難說沒試過是不知道的 . 我多希望我們不要去詢問別人的允許或認可 當你想要出國,想要出國工作, 你不需要他人的允許或認同也不要給別人機會去否定你想要走的方向.. 我們有學員有兩三個月在台灣拿到offer 也有一年在當地拿到offer每個人的狀況、市場與背景都不同. .如果想試試看、想做那就問方法吧 . 下週一(10/28)台灣時間晚上八點 今年在英國以打工度假簽拿到正職工作的Lucy 會在私密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oftwarecirclenewbies 跟我們分享這中間的求職歷程還有決定回台灣的選擇. ....

海外工作中增加溝通能力的技巧(如何問問題)

很常有人問我,海外工作中,尤其是遠距工作,要怎麼增加溝通能力。 工作了一段時間,整理了不少,我學到的溝通技巧 今天想分享幾個,如何問問題的面向 注意自己說話時產生的位階,直接詢問問題。 溝通時,注意不要讓自己處於過於謙卑的地位, 學會直接詢問問題,這樣更容易讓他人理解並幫助你。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很常會把I’m sorry 放在每個句子中 I’m sorry I have a question about…, I’m sorry for interruption. 當我們過度使用道歉語氣時,往往會讓自己顯得不夠自信, 並且降低他人對我們意見的重視程度。 作為溝通者,我們的任務是清晰地傳達訊息,無論是問題或困難, 他們只需要知道如何幫助你。過多的道歉和迂迴反而可能讓溝通效率變低。 他們並不需要知道你的不好意思,你的爭執很久才提出問題,你的害怕犯錯。 只需要知道,怎麼幫助你。 以一個非常簡單問問題的例子來說,與其說: I’m sorry to interrupt, but I’ve been trying to solve … for a long time, does...

海外工作中⋯溝通跟技術哪個重要?

很多人問我在加拿大跟台灣工作的差別 或是工作形式和文化適應上的差異 除了工作夥伴來自世界各地之外 另一個很大的差別是重視溝通的程度 即使你技術再好 沒有良好的的溝通 很容易造成工作上的錯誤 或是付出沒有被看到 之前mentor 告訴我的 You are ONLY as good as you communicate 大大的影響我在工作上的影響力、工作方式、甚至是執行專案的狀況 也意識到,面試流程中不斷的確認溝通方式這件事必要的存在 Good communication is not a "bonus ", is a ‘must’ 這也是很多人在海外工作或是求職時遇到的挫折 「怎麼都跟台灣不一樣」 上週我在社團直播, 跟大家聊了許多關於 簽證、移民以及最常被忽略的海外職涯隱藏成本 有滿多人跟我說很有幫助的 我也有稍微聊到差異的這部分 很多人說分享很有幫助 如果你還沒看過可以去社團的精華區看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oftwarecirclenewbies/ 下一封信我會再跟你分享 要怎麼在海外工作上,改善溝通這一點的小技巧 希望你都好,

我是目前在加拿大全遠端遠距工作的軟體工程師,這裡會分享在海外工作的學習資源、求職心態、工作、創業、個人成長分享。